列表页top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地方新闻

二号站平台内部消息_以针为笔以线作画 上海绒绣艺术大展秀出绒绣技艺留存绒绣记忆

2024-09-15 13:07织梦新闻网编辑:主管人气:


,从西方油画到东方墨韵,从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到层林尽染的中国山水,一幅幅绒绣作品尽显精湛技艺。9月27日,上海绒绣艺术大展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隆重开幕,展品色彩丰富,形象立体饱满,不禁让观众啧啧称赞。,上海绒绣以针为笔、以线作画、以全棉网眼布为画板,是在西方毛线绣花的基础上结合了中国传统刺绣技法发展而成的艺术门类,被称之为“东方油画”。它最初流行于欧洲,后传入上海,在中西文化的交互滋养下诞生,在海派文化的熏染中开始了长达百年的辉煌历史。1943年,上海绒绣艺术家刘佩珍开创了中国绒绣创作人像作品的先河;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绒绣的发展到达了顶峰,以高婉玉为代表的一批上海绒绣艺术家对绒绣进行了创新改革,创新后的针法能够绣制体量更大、题材更为丰富的绒绣作品,不仅能够绣制传统油画,还可以表现中国水墨画作品,丰富了绒绣的艺术表现力;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绒绣在形、神、色、光、工等诸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工艺水平,形成了独特的海派艺术风格。近50年来创作的绒绣作品亦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品的经典之作,或是作为国礼赠送友邦,或是陈列于国家议事的厅堂之上,或是为国内外藏家所典藏。上海绒绣也因其高超的工艺水平,融贯中西的文化内涵,以及对上海城市气质的独特表达,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本次展览共计展出53件绒绣精品,100余件绒绣文创产品。其中,一楼展厅通过“源于欧洲的图案艺术”“融汇中西的东方油画”“绒绣艺术的先行者”溯源绒绣发展史。这里的展品有形象逼真、感染力强的“人物,色彩丰富、层次复杂又分明的“建筑风景”,色调鲜明,颇显复色艺术效果的“动植物”,也有用冷暖对比、虚实相交的艺术手法,再现重大历史事件、新闻事件及生活、劳动场景的“叙事题材”。,二楼展厅则介绍了上海市两位国家级传承人和七位上海市级传承人的故事、艺术特点与作品。该展区还展示了绒绣家居实用品及衍生品。,,走进一楼展厅,迎面一幅黑白灰绒绣作品《梅兰芳》引人注目。该作品以梅兰芳黑白照片为原型进行刻画创作,曾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整幅作品耗时八九个月,共计8 万6千多针。梅兰芳的儒雅谦和、中有气节被刻画得淋淋尽致,“肖像眼角的细纹、眼里的神态、脸上的光和阴影,以及被梳理得一丝不苟的黑发中夹杂着几丝白发等细节堪称完美。”不少观众驻足停留,惊叹不已。,听到观众的点评,该作品创作者,上海绒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唐明敏颇为欣喜,她热情地为观众讲着作品里的些许奥秘。“整个作品一眼望去,可能以为就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但实际上这幅作品颜色达到上千种。”唐明敏一边说一边指着作品中黑色衣领部位,“拿这里来说,黑就有偏蓝的黑和偏绿的黑之分。”在这个作品中,最多的一股线里面就含有8种色彩,人物饱满的立体形象以及明朗流畅的层次感也随之呈现。为了让作品颜色达到最佳状态,唐明敏一直在不断琢磨与调整,有时候在走路、吃饭,哪怕是睡觉都在揣摩。“人物作品最难把握,鼻子、眼睛哪怕只有半针不对,整个作品感觉就不对了。”唐明敏很害怕不被肖像的家属和熟人认可,而得到大家的认可则会给予她莫大的成就感和喜悦。,展览现场还可以看到唐明敏的作品《她在丛中笑•牡丹》。该作品用绒绣的艺术语言来表现远处虚化的百花和近处清晰特写的独朵牡丹。作品中牡丹叶大而茂密,叶络简约而清晰、花瓣丰满艳丽而富有立体感。整幅作品篇幅不大,但将画面的光与影、远与近、虚与实相互关系表现得恰到好处,让人心旷神怡。 唐明敏和上海市级传承人王丽萍共同制作的《上海外滩夜景》则生动地展现了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光辉灿烂,生气勃勃的景象。作品按彩色照片分色,手工染色近千余种色线,不断运用劈线分股、排列组合、拼色捻线成无数复色线、全针和半针混合绣制等绒绣技艺,用寒暖线色交接表现上海外滩紫红炙热的夜空。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万国建筑楼宇形体间的层次远近,闪烁不息、虚实变幻的灯光和倒映着楼宇、波光闪动的江水,似乎在跟观众讲述着这里独有的故事。,,作品繁多,成就卓越的唐明敏一直在寻找年轻的传承人,“绒绣是上海特色技艺,一定要传承下去。我们现在也在探索绒绣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例如制作鞋子、包包、胸针等,通过创新让绒绣活起来。”,另一位上海绒绣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恒源祥绒绣工作室首席绒绣工艺师李蔷从事绒绣创作40余年,师承高婉玉、唐根娣等,亲历了海派绒绣从发展、鼎盛到衰落的诸多阶段,深知这项技艺走到今日的不易。她的人物肖像尤为人称道,作品大多为国际国内博物馆收藏。,在本次送展的展品中有她用绒绣复制的名画,如米开朗基罗的《女预言家利比亚》严谨的人物造型和独特的“明暗均衡法”使人物产生了雕塑般的感觉,让观众通过此幅绒绣如见真迹;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抱白貂的女子》呈现女子柔美的表情以及一种娴静的动态,高度还原了人物肤色间极细微的层次变化;拉斐尔·桑西的《宾铎·阿尔脱维提》柔弱的曲线以及光线和阴影之间的呼应、转折恰到好处。,“放样、染色、配线、绣制,绒绣对色彩变化的要求很高,一根绒线,要劈成好几根,每一针都有好几种颜色。”李蔷每次都要自己调色、染线,完美表现自己所理解的稿子。很多时候,手上只有一张照片,她要通过自己的理解,将原稿的细节和特点补充完整,“要忠于原稿并且高于原稿”。,,而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2008年曾受邀为8位奥委会主席绣像,因为时代的久远,有的照片是残缺的,要靠自己的想象来补全,她甚至去找头型差不多的男生坐在自己前面,照着样子画好。最后的作品“真的是高于原稿”,现展存于北京奥林匹克展览馆。“黑白颜色丰富得不得了,有几千种变化。光源不同,中间就有很多种颜色。”过渡色用得多效果好,颜色多,人物就饱满,立体感强。“好作品就是这样出来的,细节很重要。”李蔷说道。,包炎辉是上海绒绣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也是该项目市级传承人中唯一的男性,他是从金属雕刻转入绒绣这一行的,“那时候都是组织调动的”,从创作“硬件”到创作“软件”,从男同志多的环境中转入女同志多的环境,他只有努力通过自学以及向老师傅学习绒绣、适应工厂的环境,“好在工艺美术触类旁通,才能顺利过渡一干多年。”如今,他把重心放在艺术、技术、创新、改良方面。,一直在琢磨着如何为绒绣寻找更广阔出路的他,这次和版画艺术家王凤发跨界合作创作了《开天辟地—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第一次运用上海绒绣和木刻版画融汇并采用多种元素艺术表现形式,增加构图和画面的现代感,让视觉有新的艺术感染力和冲击力,这是他的又一次新的尝试。现场还能看到他们公司三位资深工艺师接力11多个月完成的描绘武汉疫情感人瞬间的《落日余晖》,汇同汶川大地震的《最美的谢礼》和《世博记忆》,用绒绣艺术形式留住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动人时刻。,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二楼展厅还揭秘了两幅经典名作背后的故事。一幅是上海红星绒绣厂1991年制作的《毛主席、周总理会见尼克松总统》。该作品根据数十张不同年份、场合的新闻照片(大多是黑白的)来设计创作彩色的绒绣。受使用场地限制,1:1.5的作品中眼睛只允许用三针表达,眼睛中的瞳仁只能绣一针,还要传神,非鬼斧神功之功力而不能为。厂内色线有四五百种,但还是满足不了这幅绒绣画的需要,特急染制一千多种专用色彩的绒线。三位绒绣工艺师和专题攻关小组的同志,花费四个月时间,落针24万针。这幅作品作为国礼赠送给尼克松图书馆。,另一幅是2006年上海黎辉绒绣艺术有限公司为河南省黄河迎宾馆绣制的巨幅绒绣艺术壁画《嵩岳秋色》。作品长1630cm、高650cm,约106平方米,幅重约300斤,创上海绒绣作品尺幅之最,由唐明敏领衔22位绒绣精英合作完成,期间进行11次底布拼接,用817 万余针,动用2200余斤新西兰羊毛,染出2500余种色线,其中仅红色线就有600余种,并进行劈线分股,拼线组合,逐针配色,仿佛“演奏交响乐”般的长时间协同绣制让观众惊叹不已。,无数的佳作见证了上海绒绣群星闪耀的辉煌时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繁荣的市场需求,上海绒绣主要依托专业学校授课传承。1972-1975年,红星绒绣厂开办了工业中学,招了57人,两位国家级传承人都出自这个班。“我的两位老师认真对待工作、勤劳的性格影响我很深。”李蔷回忆,早年的学艺经历,造就了她今天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品格。伴随着城市化、现代化的建设脚步,上海绒绣工艺在当下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诸多挑战。,但令人欣喜的是,浦东新区洋泾街道的上海黎辉绒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高桥镇的高桥绒绣馆,上海工艺美术有限公司工艺美术研究所,恒源祥(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一直执着行走于上海绒绣的保护与传承事业的道路之上,陆续创作出一批新的高质量的绒绣艺术作品并积极探索上海绒绣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传承最重要的是要有市场”包炎辉表示,他们除了承接大型绒绣壁画之外,也在积极拓展普通民用市场。本次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他们和上海坻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嘉秀工作室合作的空间装置绒绣花鹿、上海三件套笔记本以及胸针、钱包、背包、靠垫、鞋子、胸针、耳环、眼镜袋等文创产品。包炎辉还在不断摸索着如何与市场紧密结合,如何吸引更多市场、设计等方面的人才加入进来。,如今一幅绒绣制作需要花费的时间要长些了,因为这些做了多年的手工艺师们渐渐老了,精力已不如前。“没有什么年轻人愿意来学,即便来学也容易半途而废。”唐明敏至今尚未找到接班人,“上手就要三年,不仅要恪守清贫,还要耐得住寂寞。”“如果有人愿意来学,我愿意无偿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她(他)。”李蔷带着两个徒弟,这是恒源祥为她招的毕业自上海工艺美术学院的两位年轻人,“我暂时还不能离开,两位学生还没有完全接班,能帮他们做一点就做一点,不能让绒绣这门技艺断掉。”,,2021年8月,上海浦东新区绒绣协会成立,“原来是散的,现在捏成拳头了。”所有人都希望协会的成立能开启绒绣艺术发展繁荣的崭新局面,为绒绣的发展和非遗保护传承注入新的文化动能和创意活力。,本次展览受到了传承人们的积极支持,9位传承人悉数来到现场为绒绣站台,他们认为展览展示了绒绣技艺和历史,留存绒绣记忆,“如果记忆都没了,绒绣将彻底失传”。,本次展览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浦东新区绒绣协会主办,上海市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承办。展览将延续至12月4日。展览期间,还将开展各种讲座、导赏和体验活动,让市民能多角度深入感受绒绣的魅力。,(文中图片为展览现场,由主办方提供)
(来源:)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已推荐
0
  • 凡本网注明"来源:织梦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织梦新闻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织梦新闻网,http://whmagcn.com。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 推荐专题上方


图说新闻

更多>>
南京博物院文保2号站博客所原所长王勉:静心打磨 修旧如旧

南京博物院文保2号站博客所原所长王勉:静心打


列表页底部广告
返回首页